买了一辆二手车,载着大包小包,2020年底,我研究生毕业后,响应“到西部去、到基层去”的号召来到四川,组织安排我到成都市郫都区德源街道禹庙村驻村。回首过去两年,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因地制宜谋发展。作为超大城市郊区的农村,必须要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。
乡村振兴要瞄准村情来抓。我们村是传统的稻蒜轮作种植模式,但基础设施不完善,大蒜市场价格不稳定,影响产业进一步发展。针对基础设施问题,我们村争取到1000多万元的政策资金,去年基本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全覆盖,解决了困扰百姓的灌溉和机耕问题。去年,我还积极参与申请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项目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我终于争取到了一批资金,稻蒜产业向标准化、品牌化方向发展有了资金保障。如今,村里已经建好了烘干中心、晾晒大棚等,村里每亩地年产值接近1.7万元。
村里老百姓有了稳定工作,民生才有保障。村子毗邻城区,城里的大量用工需求就是我们转移人口就业的方向。听村里大叔大婶说想到城里工作,我们积极与附近工厂、企业无缝对接,在平台发布用工信息,并利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农村广播、公众号、微信群等途径传播。如今,我们村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实现了就业,有的还自己创业当了小老板,用村民的话说就是“日子越过越巴适”。
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这些年从上到下重点抓的工作。记得我刚到村里,在走访调查时发现村子深处有一个老旧院落,院落里部分房屋成了危房,路也不好走,晴天一身灰、雨天一身泥。“咱这儿要是能改造改造,可就好了。”一位大姐抓着我的手说。恰巧,成都市开展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项目公开申请。抓住这一机会,我连忙填写材料,递交了申请表。改造完成,老院落焕发新面貌,一位参与老旧院落改造的农户说,“我家房子比城里人楼房住着还巴适。”
作为一名基层年轻干部,我感觉最重要的就是踏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。须知,一点一滴努力,大家都看在眼里。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,努力奋斗、苦干实干、善作善成,才无愧于青春和时代。
(作者为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德源街道禹庙村驻村干部,本报记者王永战采访整理)
评论 355
李庆文 2024-01-15 发表于四川
好日子
李庆文 2024-01-15 发表于四川
好日子
李庆文 2024-01-15 发表于四川
, 点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