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秋客
板凳还有勤、懒之分?
与朋友侯老师闲聊,得知他老家邛崃茶园乡有一处叫懒板凳的地名,说是方圆百十里都小有名气,前去寻谜探密者络绎不绝。他讲得眉飞色舞,还说是茶马古道的一处驿站。在好奇心的驱使下,我萌发了一探究竟的念头。
从大邑县城出发,穿过新场古镇,过清源大桥,进入卭崃境内。几经问路,在一段无名山梁中段的位置,找到了叫懒板凳的地方。过去,经过懒板凳的这条路,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,但又是方圆百十里山民的必经之地。
往上,可达邛崃的水口、火井等乡镇及更远的大山里;往下,可通往茶园古镇、新场古镇及川西坝子的好多地方。无论赶集采买,走亲串戚,进山挑煤,跑牛羊生意,做茶叶生意等,这里是茶马古道上一个稍息、歇脚的必经之地。
懒板凳的名头,源于一个暴风骤雨的晚上,一株千年古树被狂风刮倒,不偏不倚,刚好倒伏于路旁,既没拦路,也没给当地村民带来不便。古树未倾覆前,据说还有很多进山的生意人和当地一些村民,会选择良辰吉日,给古树进香、挂红布,祈求保佑。
所以,古树一丈以下的树身,被摩挲得光光亮亮。古树虽然倒伏了,但多年经此过往,有了感情,人们经过这儿,会在倒伏的古树旁停留一些时间,把古树作为天然的板凳,或歇脚打杵,或喝水聊天拉家常。
男人们掏出叶子烟,坐在懒板凳上,无论相识与否,便开始聊生意上的、人生的、世事人情的事情。女人们则放下筐箩,凑在一处,大媳妇小女婿地畅话一通,神清气爽了,走路的步子都格外轻快。路途远的,还可在懒板凳下方不远的幺店子歇上一宿,第二天继续赶路。
据村民讲,当年的古树旁,有一间简陋的茅屋,里面住有一位老人。每天,老人会烧一大缸红白茶,抱出一摞土碗,免费让在此歇脚的行人饮用。老人是当地出川抗战的勇士中唯一的幸存者,参与过徐州大会战。在周围村民和过往游客中,老人的身世神秘。可惜的是,老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病逝了。
如今的懒板凳,当年的痕迹已全无。不过,它的印迹却留存了下来。走到那儿,打开手机地图,“懒板凳”三字便赫然在目。
在原址上,住有一户居民,当年的茅屋已变成青砖瓦房。这天,有幸遇见这家主人,是一位中年大哥,在懒板凳的山坡上培育了几十亩柑橘园。刚从果园回来的大哥,爽朗大方,热情好客,淳朴善良。
交谈中,大哥说,在古树倒覆的懒板凳处,他栽种了两棵香樟树,已有二十多年,树已长大,浓荫蔽日。在树下,大哥搭了水泥钢条石凳,说是给那些在快节奏生活里累了的人们歇个脚、乘个凉。
山梁还是那道山梁。羊肠小道,已变成乡村柏油路。小汽车,电瓶车,摩托车,在山梁林间穿梭往来,给翠绿的山峦增添了一道流动的风景,显得生机盎然。
在懒板凳背后的山坳里,一处处幽静的村落掩映在树木竹丛间,时闻雀鸟歌吟,时闻鸡鸣狗吠,时闻牛哞羊咩;时令春天,满山坡的桃花、李花、樱花、油菜花相间相杂,配上山梁上青青葱葱的树木竹林,高空鸟瞰,一幅天然绝美的油画。
百米高的绝壁下,一个“u”型水面映入眼帘,这条河源于西岭雪山。河水经千万年冲刷,在懒板凳的山崖下,渐渐形成一个“u”型冲积小平原,如今已是一个幽静的村落。村口绿道旁,巨石上刻写的“谢家坝林盘”非常抢眼。
世事变迁,天翻地覆,懒板凳的名字还叫懒板凳,而它周围的人们,通过勤劳的双手和智慧,日子越过越兴旺。
【作者简介】
秋客,本名龚克玉,四川大邑人。成都市作协会员,大邑县作协会员。有小说、散文、报告文学等多篇作品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。
【“浣花溪”文学栏目征稿启事】
欢迎投来散文(含游记)、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,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,不在征稿范围内。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,标题注明“散文”或“游记”或“小小说”。作品须为原创首发、独家向“浣花溪”专栏投稿,禁止抄袭、一稿多投,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。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、照片附加在稿件中。邮件中不要用附件,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。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《宽窄巷》副刊选用。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、开户行及网点的详细准确信息、卡号、身份证号码、电话号码。投稿信箱:huaxifukan@qq.com。
【如果您有新闻线索,欢迎向我们报料,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。报料微信关注:ihxdsb,报料qq:3386405712】
评论 1
大安区庙坝九房村第一书记王亚玲 2022-05-05
我也想出去游玩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