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奉友湘
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”,古时,皇帝下诏书时,经常把我的姓放在最前面;“奉公守法”,我们在青少年时常常接受这样的教育;“奉上级指示”,过去政府部门发通告时,总是把我的姓放在文首。
我,就姓这个“奉”。
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,奉姓人口特别稀少,“百里挑一”都挑不出一个来。实际上,奉姓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一点几,说“万里挑一”,绝对不过分。也就是说,你在一生中能遇到一个姓奉的,简直就是幸运之至了。在古代,估计奉姓像现今的大熊猫一样珍稀,连宋代编写《百家姓》的作者都不知道。除非他跟奉姓有不共戴天之仇,否则不会故意把奉姓遗漏。
奉姓的罕见,常常引起别人的好奇。不少人都说,从来没见过姓奉的人。甚至有人在念我的名字时,常常读成“秦友湘”。你若纠正他,他会跟你辩解:只听说有姓秦的,哪有姓奉的呢?以为是写错了呢!真是让人哭笑不得。
交往中,与别人互通姓名,常有人不知是哪个“奉”。为解释清楚,说个明白,我翻烂地图,百般检索,终于将各地以“奉”字开头的地名烂熟于胸。对川渝人,我常说“奉节的奉”;见到上海人,我会说“奉贤的奉”;初见浙江人,我便说“奉化的奉”;遇到辽宁人,我声称是“奉天的奉”;如果是江西人,我就说“奉新的奉”;对河南人,我解释是“奉先寺的奉”。为让问我“贵姓”的人明白我姓这个“奉”,我差不多要绞尽脑汁了。
姓了赵钱孙李、周吴郑王这样的大姓,自然很有人多势众的自豪感。而我姓了奉这样的小姓,也备感荣幸。物以稀为贵,姓以稀为奇。罕见的姓氏往往容易被人记住。
我在《四川日报》当记者时,采访过一位省领导。几个月后,我们又在一次会议上相遇,他一口就叫我“小奉”,让我大为惊讶和感动,心想这领导太厉害了,连一个小记者都记得。他却谦虚地说,你这姓好记。
不过,在很长时间里,我只知道“奉天承运”,但就是不知道自己的“奉”来自何方。
后来,四川宣汉县档案馆的奉政名先生编写了一本《奉氏家族文化》,找我请书法家题写书名,我才初步了解奉姓的来龙去脉。
2006年,奉政名又同一批奉姓精英共同编辑《中国奉氏文化》,邀我任编审,我更深入地了解到了奉姓的源流、发展、迁徙和分布。小小的奉姓,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华姓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缕独特馨香。
我们常说,咱地大物博、人口众多的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,“56个民族56枝花。”而小小的奉姓,也是多民族的姓氏呢!
据奉氏族谱记载和奉正名研究,奉姓中有汉、瑶、佤、苗、傣、布朗、阿昌、土家8个民族,占到全国所有民族的七分之一。一想想,多开心啊,奉姓里居然有那么多身穿漂亮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。实际上,汉族的许多奉姓人,原来也是少数民族,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改为汉族的。当然,这也正常,各个姓氏都有这种情况。如汉族李姓中有许多是其他民族改姓的。古蜀成汉时期的李特一族就是氐族。唐代以前,鲜卑族也有许多改为李姓的。
那么,奉姓到底源于何时、何地?开姓始祖是谁?
根据奉政名的考证,奉姓有10多个源流。由他姓改奉姓的比较多,比如由嬴姓改奉,秦姓改奉,凤姓改奉;此外还有以号为奉姓,以封地为奉姓,以官职名称为奉姓,由帝王赐姓奉等,大体上脱不了中国姓氏来源的普遍规律。
奉姓出现较晚,现在所知见诸文献的均在秦汉以后。《康熙字典》载奉姓,并注明汉有马军使奉挥。《中华大字典》记载东汉有光禄大夫奉肸。还有词典记载宋代有名医奉真,等等。
稀有的奉姓中似乎找不出几个大人物可以炫耀。不过,在奉姓源流中,不乏身份高贵的开姓鼻祖。
第一个最厉害,说奉姓是源自秦国嬴姓,始祖是秦孝公的弟弟嬴季昌。
据湖南新化奉氏家谱记载,嬴季昌因为反对商鞅变法遭到迫害,于是潜逃出秦。他从秦国一路狂奔到桂林象郡,后又沿着采药人的足迹悄遁于江西永丰,最后在安徽凤阳隐居下来,并更名奉吉,成为奉姓开姓始祖之一。
到了宋代,这支奉姓出了一个叱咤风云的镇国上将军——奉朝瑞。因湘西发生叛乱,奉朝瑞领命带兵讨伐。奏凯后获封世袭万户侯,继续镇守南藩。于是,他的子孙便在今湖南新化县奉家镇一带扎下根来,世代相传。
第二个源流也蛮厉害,以封号改姓奉。
说的是汉初娄敬,向汉高祖刘邦先后献上迁都、和亲、移民之策,均得到采纳。刘邦封娄敬为郎中令,赐姓刘,号奉春君。后来,这位奉春君的一部分后人以号为姓,改姓奉。这一说法始载于南朝何承天著《姓苑》,算是有书为证。有些奉姓谱牒也认为自己的先祖就是奉春君。
当然,比奉春君更早的有战国时赵国赵惠文王的太傅和相邦李兑,他被封为奉阳君。他的子孙有没有以号为姓的呢?按奉春君的例子,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。
第三个源流是以官名“奉常”为姓。
秦汉之际有九卿之首名“奉常”,掌管国家宗庙礼仪,权高位重,声名显赫。担任过“奉常”职位者的后人,为纪念先人,以“奉常”官名为姓,改姓奉。这一说法在一些奉姓谱牒中得到了证实。
第四个源流是以封地为奉姓。
全国以奉字开头的大地名不少,历史上可能更多。一些被分封的部族便以奉字开头的封地为姓。有封地的都是贵族,非王即侯,所以其身份地位不言而喻。
由此可见,奉姓族人的血液里流淌着秦风的剽悍,汉水的智慧,尊显的威仪。正是各个流派的奉姓像涓涓细流般汇聚在一起,才壮大成一条生机勃勃、奔腾向前的奉姓河流。
随着历史的进程,社会的变迁,奉姓人口主要集中于南方的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东、江苏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西等地。据2006年的统计数据,全国奉姓有20万余人,在全国各大姓氏总人口中排480多位。
湖南、广西奉姓人口最多,各有4.5万多人,四川有2.2万多人,加起来差不多占全国奉姓人口的60%。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,是全国奉姓人口最多的县,达到2.35万多人,约占全县人口的十分之一;其次是广西全州县,有1.5万多人;第三是湖南宁远县,有0.9万多人。
根据谱牒记载,我这一支奉姓源于今湖南新化县奉家镇,是宋代始祖奉朝瑞的后裔。那么,怎么又到了四川内江呢?说来简单,这跟清初开始的移民运动“湖广填四川”有关。据相关资料表明,清康熙年间以来,湖广各地有10多支各流各派的奉姓人入川创业。经过300多年繁衍生息,川内奉姓人口已达2万多人,分布于成都、南充、遂宁、达州、广安、内江、资阳、绵阳、德阳、广元等10多个市20多个县、区。奉姓人口最多的地区是遂宁市,有6000多人,旺苍县也有3000多人。
在内江市东兴区白合镇边塘坊冲村,有个小地名叫王狮湾深水凼,青翠的土丘上巍然矗立着一座大坟。因坟前有一牌坊式墓碑,人们俗称此坟为花坟山,称此碑为花碑。这就是我所在的这支奉姓入川始祖奉怀珠的墓。
据碑文记载,奉怀珠安葬于清乾隆四年(1739年),光绪十一年(1885年)立碑。这座牌坊式墓碑高达丈余,三厢四柱,颇为雄伟。碑石嵌在石柱间,上面镌刻着奉怀珠迁川时间,后裔至“锡”字班的名字及奉姓的班行。四根石柱上镌刻着当地名流的题联:
亿世保宗祊水源木本思衡岳 万年昭享祀马鬛牛眠壮蜀山 己卯科举人拣选知县易鸿昭拜题
内水又开新世系 南湘遥望旧家山 里人张大鼎拜题
这两联表达的是差不多的意思,虽然奉怀珠入川以来子孙后代繁荣兴旺,家业发达,但饮水思源,不要忘记根本、老祖宗在湖南。知道来时路,方能行更远。先辈早就明白这样的道理。
从相关资料得知,题第一联者易鸿昭乃时任知县,举人出身。他曾编过光绪年间的《内江县志》。张大鼎其人查不到任何信息,想必是当时内江县的著名乡绅。知县和地方名人亲自题写奉家入川始祖墓碑对联,说明当时奉氏家族在当地还是颇有面子的。
从奉怀珠墓碑碑序中得知,他与家人于康熙三十年(1691年)千里迢迢从湖南宝庆府新化县石马乡五都来到四川。此时,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已经有40多年了,成都周围的良田沃土想必已被先来的移民占据。奉怀珠和家人于是辗转川内,8年后于康熙三十八年(1699年)在当时的内江县王狮湾(今内江市东兴区白合镇郊)落户定居。
据雍正年间所编的《四川通志》记载,到康熙二十四年,四川人口仅9万多人。此时已经移民30多年了,可见以前人口之稀少。康熙二十五年,内江县“民出就食,所存者不过数十家耳”。
奉怀珠一行就在此记载的情况10多年后,来到这块土地荒芜、人烟稀少的地方扎下根来。他们很有可能是较早来到内江县的湖广移民。此地没有高山大河,只有浅丘小溪,曾经遍布良田沃土。据《华阳国志》记载,东汉时,内江县叫汉安县,这里家家耕田种稻,挖池养鱼,是为景色优美的鱼米之乡。
筚路蓝缕,艰苦创业,奉怀珠和家人一定吃尽了苦头。经过上百年奋斗,奉怀珠一支人丁兴旺,产业发达。到嘉庆十三年(1808年),他的孙辈、重孙辈在创业地附近的复兴场(今白合镇)建起了奉氏祠堂,置下了产业。他的一个孙子奉圣谟还成了正八品官员。从品级上推测,奉圣谟估计是县丞之类的官员,县丞是知县的得力助手,相当于当代的常务副县长。
根据碑文记载,奉怀珠有6个儿子、17个孙子。后来,仅是用于祭祀的田产就买了28亩。由此可见,到为奉怀珠立碑树传时的光绪年间,奉家在当地一定相当发达了。这种繁荣一直维持了较长的时间,到“民国”时期,奉家至少在镇上有住宅商铺,农村有祖屋田产。
我这一支奉姓属于幺房,而且基本上代代是老幺。我的先祖奉廷相是奉怀珠的第四子。经圣荣—帝瑞—锡高—名世,到我父亲奉孝模,他又是弟兄中最小的,人称奉幺爷。他字文山,后来以此为名。到我,再到子、侄及他们的下一代,330年才传到第十代。而长房恐怕已经繁衍到十二三代了。据2006年不完全统计,怀珠始祖的后代已有400多人。
300多载春秋更替,我们这支奉姓十数代人在四川这片沃土上开拓与耕耘,奋斗与振兴,终于成为重建与复兴蜀地的“老四川”。我们应感谢先辈们背井离乡的勇毅果决和艰辛开创,没有他们当年开天辟地般的先行,就没有后世子孙在四川的繁荣。我们也应感谢撰写谱牒的先人们,没有他们一代代的辛勤记载,我们今天就无以看到前人深邃的足迹。
【如果您有新闻线索,欢迎向我们报料,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。报料微信关注:ihxdsb,报料qq:3386405712】
评论 2
趴趴熊 2022-05-25
涨知识
北海之滨 2022-05-24
奉指甲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