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游|王永忠:峥嵘崔嵬剑门关 -凯发平台

2022-04-22 12:18 41562

文/王永忠

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离乡别家,数十寒暑。年齿渐长,阅事渐多,但我心中所归处仍是那片名唤故乡的净土。每与人言及总不免唏嘘,每思及回乡只怕比贺知章更添情切。

一日,终于难掩思念,我兴匆匆地背起行囊,乘着春光,踏上归程。怕来路拥堵,我在当日就住进了广元的剑门关里。夜来风雨,山里的雨很大气,电闪雷鸣后就爽利地落了下来。终夜听见树海涛声与雨声相搏,声势很是震动人心。

晨起时,雨已停。不知是否是脚踏故土,心有所安,虽然一夜浅眠,依然精神抖擞地出发了。从南门到关楼,一路较为平坦,走走停停半程,即到剑门关楼。

关楼修建于大小剑山之间的中断处,因山峰壁立千仞,形状似剑,峭壁对峙如门,故名“剑门”。剑门关,以雄、险、幽、秀、奇著称,享“天下雄关”、“天下第一关”、“蜀之门户”之美誉。正如李白《蜀道难》所形容“剑阁峥嵘而崔嵬,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,故有“北有山海关,南有剑门关”之赞。关楼两旁山脉绵延百里,恰似铜墙铁壁的城郭,又如排山倒海的巨浪,更像盘踞山野的巨兽,令人望而生畏。

剑门关、剑阁是关楼在不同时期的两个称谓。早在三国时,诸葛亮在此垒石以为屏障,扼守蜀道咽喉要冲,始称“剑阁”。诸葛亮六出祁山、姜维十一次北伐中原,都曾经此地。袁宏《汉纪论》中记载:“亮好治官府、次舍、桥梁、道路。”《典略》记:“诸葛亮相蜀,起馆舍,筑亭障,从成都至白水关,四百余区。”

为北伐中原、匡复汉室,诸葛亮呕心沥血,在这里修整栈道、筑剑门关、设关隘屯兵,以期进可北击中原,退可自守蜀汉。公元263年,魏国大军伐蜀,姜维将仅剩的兵力全部收缩至剑门关内,凭险死守,拒敌于关外长达三个月之久。这是历史上凭借地利以少胜多、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。若历史定格于此,可能后世会大加赞叹诸葛亮的先见之明。

然而,正如西晋张载《剑阁铭》中所言:“兴实在德,险亦难恃。”国家的兴衰存亡,归根结底取决于修政仁德。刘禅的败亡,恐怕是诸葛亮、姜维也难以预料的结局。由此可见,执政者的贤明仁德、国家的强大繁荣,远远重于山河形势的永固。一千多年来,能看破此“关”者寥寥可数,剑门关楼屡屡毁于战火,见证着烽火硝烟、江山易主的历史更迭。

现如今所见的关楼,已非历史上剑门关之所在,而是2009年重建的仿明代关楼。真是饱经风霜,殊不易啊。

从南侧缓坡登上关楼,风景一览无余。雄关漫道,豪气澎湃,一时间竟顿生错觉,耳畔依稀听得鼓角争鸣。关楼上层楼有二,精美的浮雕栩栩如生,或镌刻历史,或雕刻肖像。从秦将司马错开道破蜀,到姜维守关抵御钟会。又如霍峻、张飞、李隆基、李白、杜甫、陆游、黄裳、徐向前等,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,都为剑门关的沧桑风云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从关楼而出,行至远处,再回望,惊奇地发现,关楼西侧的峭壁上,矗立着一块宛若人脸的天然石像,当地人称为姜维神像。传说这是姜维死后英魂不灭,心有不甘,化作石像固守在剑阁,继续护佑着蜀汉故土。就像诸葛亮与武侯祠之于成都的意义,姜维与剑阁同广元也缔结了不解之缘。无论是剑阁还是传说,无不是巴蜀大地的人们对姜维的崇敬与悼念之情。

一路进山,石板铺就的山道蜿蜒而上。山中林木葱葱,峡谷溪流淙淙,风景旖旎,缓步而行,很是惬意。此时不是丰水期,河床中袒露的巨石在料峭春风吹拂下略显萧瑟。沿路跋涉到绝壁廊,一线天已然在望。好在途中多有廊亭栈桥,行来也不觉疲乏。

一线天,又名宝剑岩,其实是剑门绝壁的岩石崩塌留下的砾岩与绝壁之间的缝隙,因形似剑峰直指天际的宝剑而得名。从绝壁廊到一线天,先要上一个长坡。

一线天内,青石台阶一层层铺到高处,如羊肠般的阶梯又高又陡。站在入口处目测一下,缝隙间距约一米,仅容一人穿行。人行其中,抬头仰望,岩顶接连紧密处仅见一线天光。直至走到中段才发现,缝隙最窄处必须侧身方能过去。若是体型大的人不慎被卡在这里,那可真是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,徒叹奈何啊!

一线天的后半段,是几乎垂直的石梯。我只得不顾形象,侧着身扶墙而下。据说类似这样的一线天,在剑门关内不止一处,其险要自不必多言。只可惜,即使姜维用兵如神,也难挽大厦之倾颓。

为节省体力,到石笋峰后,我乘观光车去了不远处的仙女廊,想从那里取道抱龙山,再入猿猱道。途经剑门绝壁,车内众人不约而同地赞叹出声。向右仰望,不得不再次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这是白垩纪时代地质运动留下的自然奇观。东西绵延5900多米的大剑山丹霞绝壁,如刀砍斧斫,与剑门雄关浑然自成一体,形成天然的城廓屏障。

快到仙女廊时,望见远处正在绝壁猿猱道上攀爬的一行人影,如之字形辗转盘旋,就像一条长龙翻滚在峭壁悬崖上,人影渺小如蝼蚁,不由得心生对天地造化的敬畏。

经过抱龙山,前路一分两支,一边是鸟道,一边是猿猱道。“鸟道”、“猿猱”之名,均取自李白《蜀道难》,其中分别如此形容“西当太白有鸟道,可以横绝峨眉巅”、“黄鹤之飞尚不得过,猿猱欲度愁攀援”。

猿猱道,应该是景区内最能体现出剑门蜀道险峻的地段。据说,山高得连善于高飞的黄鹤都无法飞过,连长于攀援的猿猴也只能发愁。不言而喻,人行走其上,更是难上加难了。如今的猿猱道并非自古就有,原是猿猴攀岩越山的小道及当地采药人绝壁采药的便道,2016年,经修复后重新投入使用。

在进入猿猱道前,先有一番简单讲解的安全培训。毕竟性命攸关,我自是打起精神学得异常认真。听从指导,戴上安全帽,系好安全带,扣牢腕锁,我豪气干云又小心翼翼地一脚踏了上去。

猿猱道依山就势而设,全靠人工在笔直坚硬的绝壁上硬生生凿出的石阶,落脚处最宽不过30厘米,窄处仅15厘米,也就是比一个脚掌宽一点。道的两边,右边是高不可攀的岩壁,左边则是没有护栏、深达百米以上的悬崖,唯一能借力的就是钉在绝壁上用于牵引攀爬的粗铁链。

初时,不少人紧张得提心吊胆,两股战战,恨不得打退堂鼓。可这石阶只能一直向上单行,又高又陡,除了硬着头皮前进,别无选择。于是,前后不相识的人时不时地相互加油鼓劲,就成了绝壁上独特的一幕。我攀住铁链不由苦笑,若是战时,这可真是对付逃兵的好办法。

两手紧紧拽着铁链不敢放松,我面向绝壁,身躯紧贴着山岩向上攀爬,不一会儿便大汗淋漓。走在猿猱道上,时间仿佛静止,10米的距离让我感觉像走了100米那么长。虽然不再有三国时兵戎相见、烽烟四起的景象,但悬空行走在绝壁上,山风在耳边呼啸,云雾在脚下缥缈而过,这种腾云驾雾的体验,即便是年轻力壮的小伙,恐怕也难免会心惊胆战。难以想象,以前的采药人在没有铁链辅助的情况下,是如何在绝壁上身轻如燕、如履平地的。

走到后面,越发艰难,上到几百米高空再想中途放弃,更是进退两难。偶尔探身望向悬崖,云雾的遮掩,反而使崖下的景物虚虚实实,让人感觉更加深不可测。到此时,我才对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”有更深的体会。不过,人到绝境时总能突破极限,一旦习惯了这种紧绷的节奏,就有人开始在悬崖上放飞自我,或欢愉自拍,或放声吼叫,无形中缓解不少紧张的压力。

全程440米的猿猱道走完,我用了近一个小时,贴身的衣服早已湿透。站在山顶,俯瞰群山。放眼望去,四周山峦尽收眼底,一览众山小、舍我其谁的气势,令人心生豪迈。我忍不住迎风振臂大呼,声音在山壁间回荡,响彻万里。

歇息一阵,收拾停当,我从仙女桥转向梁山寺下了山。站立山脚回望来路,连日来思乡的烦闷终于得以酣畅淋漓地得到宣泄。剑门关、蜀道的峥嵘崔嵬,所赋予的坚韧不屈精神,在巴蜀之民的血脉里流淌了上千年。正是这种传承,让今人愈加自信,自强不息。

【如果您有新闻线索,欢迎向我们报料,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。报料微信关注:ihxdsb,报料qq:3386405712】

评论 0

  •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,快去app中抢沙发吧!

我要评论

猜你喜欢

去app中参与热议吧

网站地图